全国科普月:水利赋能传知识 以行践知育情怀

发布时间:2025-10-10浏览次数:13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弘扬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在2025 年全国科普月期间,各学院积极开展研学实践、学术讲座、互动研讨等系列活动,普及水科学、弘扬水文化,推动专业知识与科普教育深度融合。

校地联动 播撒 “水种子”

水利学院联合南浔办,面向附属南浔幼儿园、横街幼儿园师生,举办“大手牵小手・共护水资源”主题研学活动。3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化身“科普导师”,带领小朋友参观校园、参与水科学互动体验,向小朋友们传递节水护水知识。

特色讲座 解码 “科技力”

科普月期间,各学院开展多场科普讲座,为师生拓展知识视野。

环境学院面向大一新生举办“水环境挑战与机遇”水知识科普讲座,介绍了我国在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千岛湖饮水工程、西湖治理等案例,解析水资源保护与行业发展方向。

建工学院邀请湖南大学邓露教授围绕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的基本概念,分享“智能建造机器人技术研究成果,分析技术对建筑行业转型的推动作用。

测绘学院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周晓副教授作“地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赋能航运安全管理”报告,介绍了AIS、遥感观测、气象与海洋环境数据等多源地理大数据以及风险建模方法,展示该方法在航运风险识别与应急资源优化中的应用潜力。

电气学院举行“智电未来”科研学术论坛,特邀日本东北大学博士、JSPS特别研究员温大尉博士主讲“助力科研-论文写作与AI工具的使用”,系统解析学术论文结构、智能体构建思路,介绍文献真实性鉴别方法及自研辅助软件,并现场演示AI工具在科研写作与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机械学院邀请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电源所所长张宝作专题报告,向师生全面讲解了抽水蓄能技术与新一代技术发展方向,帮助师生深刻理解该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双碳”目标实现中的关键价值。

经管学院院长王心良结合水利工程百年变迁与智慧水务等前沿案例,向新生阐述了科技创新在应对全球挑战、服务国家发展中的时代使命。

计算机学院邀请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专业总工程师严云杰作“数字孪生水利及AI在水利行业的应用”科普讲座,系统解析数字孪生水利的核心概念与技术架构,通过动态案例生动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防洪预警、水资源优化调度、水质智能监测等关键场景中的创新应用。

创新互动  激活 “参与感”

水科学研究院开展“水利 +”主题科普活动,设“水利 + 科技”“水利 + 生活”“水利 + 工程”三大展区,通过智能水文设备演示、水利工程模型展示,让水利知识具象化;青年教师现场操作无人机与水下探测设备,讲解河道监测应用,为学生带来生动科普体验。人文学院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外语课堂研讨,分享AI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工具使用经验,助力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

宣讲实践  传递 “水情怀”

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团队赴浙江安吉余村、德清下渚湖等11个乡村,开展生态探访、廉洁教育与科普宣讲活动。团队以“两山理念”为主线,向基层传递绿色护水理念。

此次科普月活动,学校以“水”为纽带,串联知识传递与责任传承。相关老师表示,将持续创新科普形式,让更多人成为浙江治水成果见证者、水科学传播者、节水护水参与者,为水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